3月24日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《简牍探中华》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迎来第三期,继里耶秦简后,云梦睡虎地秦简也成为各大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。作为国产节目领域首个以“简牍”为题材的创新之作,《简牍探中华》播出至今让我又惊又喜。
“惊”从何来?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八点档,又名“央一黄”,这是亿万中国观众心目中最高播出平台的黄金收视时间,“央一黄”遇上周末档,更是焦点中的焦点。“简牍”位列冷门绝学,如此小众、生僻、专业的题材,放在炙手可热的平台和档期,勇气可嘉。
“喜”又何在?最近几年,总台“文博+文艺”的节目创制呈连击之势,并不断朝着垂直细分展开多点突破,例如,《典籍里的中国》成功让多部晦涩难懂的典籍“活”了起来。《简牍探中华》的亮相,意味着总台的文化创新已经朝着“让冷门不冷、助绝学不绝”的更高难度、更深层次和更大追求进发了!
拿最“热”的档期做最“冷”的题材,总台何以《简牍探中华》?在我看来,这是文化使命驱动下的勇于担当,亦是文化自信加持下的敢于作为。
以简牍为切口聚焦版本,为世界读懂中国推开又一扇窗
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历代先贤的薪火相传、接力守护。
身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,有“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”之称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自2022年7月亮相以来,将版本作为中华文明“金种子”的价值高度凸显。如何让版本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?《简牍探中华》代表了总台在这一领域的奋力探索。
甲骨陶符、青铜铭文、石刻印章、简牍帛书、雕版拓片、古籍善本……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承载中华文明的版本,类型丰富多样。在我看来,总台选择以简牍为切口聚焦版本,不仅是在呼应时代之需,也是在一线创作中深钻细研的产物。
犹记《典籍里的中国》开篇讲《尚书》,让一句“惟殷先人,有册有典”深入人心。如今再品这八个字,就像是《简牍探中华》的伏笔。
数千年前,中华先民,取材竹木,始做简牍。在纸张普及之前,从殷商到魏晋1500多年的时间里,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,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。“册”是编撰连接起来的简牍,“典”则是把简牍恭恭敬敬捧在手中。正是因为简牍,中国的古老文明得以记载,优秀的古代典籍得以保存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总台《典籍里的中国》团队向《简牍探中华》发起挑战,饱含了一份向历史深处发起探寻的热忱。
迄今为止,我国已发现30多万枚简牍。每一次重大的简牍发现,都为我们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,提供了直观且可靠的线索。
以《简牍探中华》第一、二期聚焦的里耶秦简为例,38000多枚秦简以百科全书式的记录,让千年前秦城的县政运行和生活百态跃然简上,它为延绵至今的县域治理理念提供了历史支撑,也让今人得以看见“大一统”进程下的交融演进。又如第三期节目中,出土于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的两封木牍家书,是截至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,它们来自秦楚对阵的战斗前线,由墓主人“衷”的两位弟弟“黑夫”和“惊”所写。细细品味家书的内容,既能读出兄弟俩对亲友的温情思念,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渴望统一强大的家国情怀,这也为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开了深邃的历史视野。
竹木春秋,“简”“牍”古今。相信伴随《简牍探中华》的播出,每一枚简牍,都将化作跨越千年的路标,带我们去探寻巍巍神州、泱泱华夏,也为世界读懂中国推开又一扇窗。
以传承为使命探源中华,让血脉里的文化自信凿凿有据
盛世修文,今天就是“冷门绝学”研究最好的时代。当一个个文明的密码被“破译”,实现从收藏研究到文化普及的价值拓展,让“冷门绝学”走向“大众显学”,是文明传承的必经之路。在这条必经之路上,媒体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
近年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活起来”更“火起来”的创新实践中,持续交出新风扑面、新意满屏的高分答卷,“中华血脉觉醒”系列也成为了总台文化节目的整体鲜明标识。
融合了实地探访、实景戏剧、文化访谈等形式的《简牍探中华》,依然讲求的是基于历史真实、讲好中国故事。为此,节目从简牍的字里行间寻找人物、场景、事件,构建有历史呼吸和文化脉动的实景戏剧,让我们甚至可以看见简牍上小人物的蓬勃梦想。
前两期节目,创作团队将在里耶秦简整理号8-984上真实出现过的令史“华”作为主人公,新一期节目呈现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则设定了11号墓主人“喜”和4号墓主人“衷”的双重视角,并有机融入多枚简牍中记载的史料,让观众通过基层秦吏的视角,走进风云变幻的历史现场。
随着节目剧情的发展,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点点滴滴再度“复活”,这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自去探寻更多书写于简牍上的过往。同时,第三期节目还创新运用AI技术激活了“喜”的3D复原像,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,也为观众进一步打开关于中华文化的想象空间,是总台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。
揭示中华文明起源、形成、发展的历史脉络,推动考古研究成果的宣传、推广、转化,注定是一个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。《简牍探中华》的亮相,高度彰显出总台在文化自信上的价值归向与实践路向,这种如火如荼、稳扎稳打、善作善成的创作风貌,可敬可佩,可喜可贺——今天的文艺创作者有“将冷板凳坐热”的定力,有“将冷题材变热”的实力,实属“冷门绝学”之幸。
我们坚信,以简牍为代表的版本资源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文化热。正如有观众所说,“在总台文化节目中每一点一滴的收获,都让我们血脉里的文化自信凿凿有据。”